七上历史故事,七年级上册历史书里的所有历史故事(人教版)

秦始皇 发布于 2024-05-04 阅读(14)

七上历史故事目录

七上历史故事

七年级上册历史书里的所有历史故事(人教版)

急!10个100字左右的历史小故事。七年级上的

初一上册历史书中的成语故事

七上历史故事

七上历史故事:春秋战国风云录。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历史上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涌现出了众多英雄豪杰和千古名篇。其中,七上历史教科书中收录的几个故事更是精彩纷呈,让我们回到那个热血澎湃的年代,一起领略先祖们的智慧与谋略。

管仲辅齐:九合诸侯。

管仲是齐国著名的政治家,辅佐齐桓公成就了春秋霸业。他主张尊王攘夷,倡导改革,推行轻重赋税、发展工商业的政策。在管仲的治理下,齐国国力强盛,成为春秋时期的霸主。管仲还主持召集了著名的葵丘会盟,合纵诸侯九国,抵御北方强国楚国的侵犯。

春秋五霸:争霸天下。

春秋时期,中原出现了五位霸主,分别是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他们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和政治手腕,在诸侯间争霸称雄。五霸的出现,打破了春秋早期周王室一统天下的局面,拉开了春秋战国争霸的序幕。

吴越争霸:唇亡齿寒。

吴越两国地处长江下游,长期争霸不休。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最终打败了吴国。吴越之争的结局,充分体现了唇亡齿寒的道理。弱小的越国在卧薪尝胆、积聚实力后,成功复仇,证明了忍耐与谋略的重要性。

晋楚城濮之战:一举定乾坤。

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一场关键性的战役。楚国和晋国两大强国在城濮展开激战,晋军大败楚军。此战奠定了晋国的霸权地位,同时也加速了楚国的衰落。城濮之战的胜利,显示了晋国强大的军事实力和高超的谋略。

战国七雄:合纵连横。

春秋战国之交,中原地区形成了战国七雄,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之间合纵连横,外交斗争频繁。张仪、苏秦等纵横家在合纵连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秦统一六国:一统天下。

战国末期,秦国在秦始皇的带领下逐渐强大。秦国推行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建立郡县制,使国家经济军事实力大增。经历了长平之战等一系列战争后,秦国最终击败六国,完成了一统天下的伟业。

这些七上历史故事,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英雄豪杰们征战沙场、建功立业的传奇事迹,也展示了在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中,智慧与谋略的碰撞和博弈。它们不仅是宝贵的历史知识,更能激发我们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和自豪感。

七年级上册历史书里的所有历史故事(人教版)

1涿鹿之战:黄帝联合炎帝打败蚩尤

2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影响:炎黄部落走向联合,形成了华夏族的主体

3牧野之战:公元前1046,周武王打败商纣。

特点:以少胜多,反抗暴政。

影响:商朝灭亡,西周建立

4城濮之战:公元前632晋文公打败楚军,特点:退避三舍。

影响: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5邲之战:楚庄王打败晋军,特点:问鼎中原。

影响:楚庄王成为中原霸主

6桂陵之战:齐国围魏救赵

7马陵之战:齐国围魏救韩

8长平之战:秦国打败赵国。

特点:纸上谈兵。

影响:从此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

9巨鹿之战:公元前207项羽打败秦军主力。

特点:以少胜多,破釜沉舟。

影响:在灭秦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10楚汉战争:刘邦打败项羽。

特点:四面楚歌,楚河汉界。

影响:西汉建立

11官渡之战:200曹操打败袁绍。

特点:以少胜多。

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12赤壁之战:208孙刘联军打败曹操。

特点:以少胜多。

影响:促进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3淝水之战:383东晋打败了前秦。

特点:以少胜多。

影响:阻止前秦南下使江南地区的开发继续进行来自:求助得到的回答

急!10个100字左右的历史小故事。七年级上的

围魏救赵

公元前354年,势力强大的魏国进攻赵国,魏国将军庞涓指挥大军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

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援,齐国任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八万前往救援。

田忌本来打算带领军队直接去赵国与魏军作战,孙膑认为,魏国的精兵都在攻打赵国,国内空虚,主张采取避实击虚的灵活战术,向魏国的国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进军,造成兵临城下,大军压境之势。

田忌采纳了孙膑的计谋,率军进攻魏国。

庞涓得知消息,非常着急,丢掉粮草辎重,星夜从赵国撤军回国。

孙膑预先在魏军回国的必经之地挂陵(今河南长垣西北)设下埋伏,当庞误用率领长途跋涉、疲惫不堪的魏军经过时,齐军突然出击,大败魏军。

这场战役又称为“桂陵之战”。

在战史上,把这种作战方法叫做“围魏救赵”。

从此,孙膑名扬天下一步,世间争相传诵他的兵法。

城濮之战

公元前632年4月,晋、楚两军为争夺中原地区霸权,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交战。

楚军居于优势,晋军处于劣势。

晋国下军副将胥臣奉命迎战楚国联军的右军,即陈、蔡两国的军队。

陈、蔡军队的战马多,来势凶猛。

胥臣为了战胜敌人,造成自己强大的假象,以树上开花之计,用虎皮蒙马吓唬敌人。

进攻时,晋军下军一匹匹蒙着虎皮的战马冲向敌阵,陈、蔡军队的战马和士卒以为是真老虎冲过来了,吓得纷纷后退。

胥臣乘胜追击,打败了陈、蔡军队。

风声鹤唳

西晋末年发生内乱,因为长期的动荡不安,最后西晋不幸灭亡。

琅琊王司马睿就在建康建立了东晋。

  当晋朝渡江来到南方,胡人就霸占了北方。

不过,北方后来被前秦全部占领,与江南的东晋对立。

当时前秦的首领叫苻坚,他请汉人王猛当他的宰相,一心要让国家变得十分强盛。

为了完成统一中国的心愿,苻坚就带着八十万大军攻打南方。

晋朝的君臣一听到消息都非常害怕,只有丞相谢安十分镇定,从容不迫地安排打仗的事情。

就在淝水这个地方,谢安趁前秦军队还没集合好,迅速派兵渡河去偷袭前秦的军队。

前秦因此输得很惨,士兵到处逃命,听到风声或鹤叫的声音,都以为晋军来了,非常害怕。

在这场战役中,前秦的士兵伤亡惨重,同时决定了南北日后长期对峙的局面。

初一上册历史书中的成语故事

1、卧薪尝胆:

解释: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

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故事: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

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2、指鹿为马:

解释: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

故事:秦末宦官赵高在秦始皇病故后假传圣旨命扶苏自杀,立胡亥为太子,他还想篡夺帝位,特地把一匹鹿当马送给秦二世胡亥,胡亥说是鹿,赵高叫胡亥问群臣。

群臣有些迫于丞相赵高的势力违心说是鹿,只有部分说是鹿的大臣后被赵高所害。

3、破釜沉舟:

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故事:秦朝末年,秦王派大将章邯带20万大军进攻诸侯国赵国,赵王派人向楚王求援,楚王让宋义挂帅,项羽辅佐率军救援,宋义故意拖延时机,项羽杀了宋义并率军渡过漳水去援赵,他们把锅砸了,把船沉入江底,作生死决战,终于击败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