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废后,李治曾一度想废了武则天的后位,为何后来没有这么做?

秦始皇 发布于 2024-05-05 阅读(8)

武则天废后目录

武则天废后

李治曾一度想废了武则天的后位,为何后来没有这么做?

武则天死后又谁当上了皇帝

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都经历了什么事情?权力有多大

武则天废后

武则天废后:大周帝国的权力斗争。

武则天生平简介 武则天(624年-705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公元655年,武则天成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凭借自己的才智和政治手腕,武则天逐渐掌握了朝中大权,并于公元690年称帝,建立大周帝国。

废后风波 武则天称帝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废除诸王之立,任用武氏外戚,打击政敌。这些举措引起了李唐宗室和朝臣的强烈不满,他们多次密谋策划废黜武则天。

李显复位 在废后风波中,武则天废掉了她的儿子唐中宗李显,改立武氏外甥武三思为太子。公元698年,李唐旧臣联合发动神龙政变,推翻了武则天,拥立李显复位。武则天被废为帝,降为则天大圣皇帝,后于公元705年去世。

大周帝国的终结 武则天被废后,大周帝国宣告终结,李唐政权重新建立。李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削弱武氏势力,加强李唐皇室的控制。公元710年,李显去世,其子唐睿宗李旦继位。此后,大唐帝国逐渐恢复了稳定和繁荣。

武则天废后的影响 武则天废后事件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政治斗争。这场斗争导致了武周帝国的灭亡,李唐政权的复兴。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其政治生涯和废后风波一直是后人研究和讨论的话题。

李治曾一度想废了武则天的后位,为何后来没有这么做?

唐高宗李治在历史上也算是个奇人了,在他的一步步“培养”下,竟然把自己的老婆送上了皇位,成为了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个女皇帝,也算是创造了历史。

后代的人在研究此事的时候,大多会说武则天之所以能够上位,完全是因为李治的懦弱。

但实际上,李治对武则天的野心并非无动于衷,他甚至一度想要废后,那是什么原因阻止了他的行动呢?

祸患的开始

在李治在位期间,主要将他的主要精力放到了外交领域上,像任免官员、恢复农业、赈济救灾等等工作,他虽然没有做出什么太大的功绩,但总归是无功无过,国家一直是平稳安康。

但这样一位还算是有头脑的皇帝,怎么就糊涂到让后宫参政了呢?

其实,李治也不想这么做,但他实在是有苦说不出。

为什么呢?因为他有病。

此病属于家族遗传,发作时四肢麻木,头晕目眩,甚至有昏迷的危险。

两唐书中就曾记载过李治是“多苦风疾”,他的病症发作的比自己的父辈和兄弟都要严重,到了政务繁忙的时候,李治甚至视力模糊到连折子都没办法批了。

为了不耽误国家大事,李治不得不找一个得力助手来帮他批复奏折。

找谁呢?外戚是肯定靠不住了,这些人能安安稳稳的不造反就已经是谢天谢地。

宦官更是不可能了,毕竟还是文化水平不足。

朝臣们呢?勉强可以试一下,可当时的朝廷高官大多与关陇集团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实在是不敢放心。

此时,李治将自己的眼光投向了后宫。

于是,在一个平常的夜晚,李治带着自己的奏折一同走进了武皇后的寝宫。

自此,这个女人走向了国家的政治舞台当中,成为了历史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焦点人物。

权力扩大,李治警觉

话说,武氏虽是个女人,但处理政务的时候还真有一套,批复奏章时能直击要点,深得朝臣好评。

但不可忽视的是,此时的朝廷中,武则天手下的一股势力已经悄然扩大。

公元662年,朝廷对中央机构的部门与官员名称做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整。

这么大张旗鼓的改革,竟然只换了个名字?当然不是,此等行动其实是武则天势力扩大的一个好机会。

经过这么一改,武则天手下的两名得力大臣许敬宗和李义府瞬间手握朝中的行政权和人事管理权,这样的话,武则天基本上就已经掌握了朝廷中的大部分势力了。

但李治又不傻,武则天的这一系列举动,他怎么能不知道?所以很快,李治就以李义府不尊敬皇帝为名,将他发配到蜀地去了。

虽然这个做法听起来并没有什么威慑力,可对于武则天来说,这就像是一个下马威,实在是把她吓得不轻。

联络权臣,准备废后

虽然说李治把当时站在武则天那一伙的李义府解决了,但是当时朝中还有一个许敬宗,他的手中权力也不小。

既然如此,那不如自己也联络一位大臣吧。

于是,李治挑选了朝中宰相级别的一位高官——上官仪。

为什么是他呢?其实李治是实在没有人可以挑了。

当朝宰相级别的高官共有四位,除了许敬宗之外,另外两个人同样不是可靠之人。

刘祥道本是扳倒李义府的得力助手,但是他自知皇后已与他结怨,于是匆忙辞官回到老家,而另一位窦德玄人品倒还说的过去,可做事不够圆滑,肚子里根本藏不住事。

想来想去,也就上官仪最合适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谈话,李治越来越相信上官仪,于是他先是向其控诉了皇后的种种行为,然后又诉说了自己的隐藏多时的想法:废后!

当这两个字说出后,李治如释重负。

没想到,面前的上官仪比自己还要激动百倍,他说:“武皇后野心勃勃,专权跋扈,天下人早有不满,陛下的确应该废后以顺人心!”听到有人给自己撑腰,李治当时就有了底气,当即开始起草诏书,废除皇后,择时昭告天下!

下人告密,行动失败

在此千钧一发之际,武则天在皇帝身边安排的眼线发挥了作用。

得到消息的那一刻,武则天吓得路都走不稳了,赶忙奔去皇帝的宫殿,将此时正在拟写诏书的李治逮了个正着。

见到此情此景,李治惊讶的说不出话来,而武后趁此机会在皇帝面前大打感情牌,从太宗病重聊到感业寺再见,从二者相识谈到爱情点滴,各种追忆往昔岁月,听得李治是神魂颠倒,心意动摇。

不一会儿,李治就心疼的安慰起了自己的爱妻,拟诏书废后这事很快就抛之脑后了。

两个人这么一和好,最倒霉的是谁呢?当然是那个当时激动万分的上官仪了。

后来,随着武后地位的重新上升,上官仪毋庸置疑地被拉进了黑名单,最后还得了个人头落地的结局。

虽然废后这件事没有成功,但从此之后,武后的防备心理大大增强,她知道,李治虽然并不狠心,但也并不懦弱,她必须要找出一个办法来亲自把自己的丈夫看好,不然自己随时都有被废掉的可能性。

从此,皇上每次上朝的时候,武后都会陪同在侧,十余年如一日,几乎从不间断。

渐渐地,朝中大大小小的事情,皆有皇后参与定夺,武则天就这样,一步步从政治舞台的边缘,走到了政治舞台的中央。

武则天死后又谁当上了皇帝

武则天去世之后,唐中宗李显第二次登上皇位。

唐中宗李显(656年-710年),原名李哲,唐朝第四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则天第三子。

683年至684年、705年至710年两度在位。

章怀太子李贤被废后,李显被立为皇太子。

弘道元年(683年)即皇帝位,武后临朝称制。

光宅元年(684年),被废为庐陵王先后迁于均州、房州等地。

圣历二年(699年)召还洛阳复立为皇太子。

神龙元年(705年)复位。

李显在位期间,恢复唐朝旧制,免除租赋,设十道巡察使,置修文馆学士,发展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往,实行和亲政策,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保证了边疆地区的稳定。

唐中宗李显前后两次当政,共在位五年半,公元710年去世,终年55岁,谥号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初谥孝和皇帝),葬于定陵。

武则天成为皇后之后都经历了什么事情?权力有多大

武则天最初想要当上皇后,遭到了大臣们的一直反对,通过不断地分化瓦解,最终废王立武事件落下帷幕。

以长孙无忌为首的一众老臣被清理出朝廷,换上来的都是比较听话的臣子,同时武则天也慢慢形成了以许敬宗和李义府为首的外朝集团。

这是武则天和李治的蜜月期,两个人通力合作,打击那些外朝臣子,巩固皇帝的权力,朝中大臣也没有明确的派系,因为在蜜月期,支持武则天就是在支持皇帝李治。

但随着李治得了风疾,迫于无奈只能让武则天帮助处理政务,权力这东西一旦沾上,就会上瘾,慢慢的李治和武则天之间,开始有了裂痕和分歧。

在李义府被杀事件中,李治给了武则天一个大大的警告,而武则天也知道,目前自己实力还不足以对抗李治,于是就舍弃了李义府这个棋子,但很快武则天迎来了更大的危机,这就是废后事件。

伴随着权力不断被分走,尤其是很明显,武则天处理政务的能力非常强,这让李治感到了不安,于是他决定废后。

废后的事情,肯定是李治思来想去的结果,作为皇帝,不可能被随随便便一句话说动,就要废后,事后把这个锅甩给上官仪,只能怪这个老头倒霉。

李治想要废后,于是找来刚当上宰相不久的上官仪商量,这上官仪可是个心直口快的人,尤其是看不惯武则天,于是李治只是试探性地谈了谈武则天,上官仪就顺杆爬,声言一定要废了武则天才行。

那这个上官仪跟武则天有什么过节或者仇恨吗,答案是没有,他就是单纯地看不惯武则天把持朝政。

武则天的这种行为被称作是牝鸡司晨,就是母鸡打鸣,这帮儒家知识分子,从来不问这母鸡打鸣好不好,亮不亮,固有的思想观念就是母鸡不能打鸣。

抱有这种固执想法的人很多他们批评武则天最多的就是这句,至于说执政发明,总的来说是好的,比李治丝毫不差,甚至可以跟李世民相比。

上官仪意气风发,在高宗的授意下,上官仪正在挥毫泼墨,用文人的惯用伎俩来否定武则天,以此来作为废后的原因。

但武则天一路走来,也绝不是等闲之辈,宫里遍布着她的耳目,诏书的墨迹还没干呢,武则天就已经得知情报,气冲冲地赶了进来。

李治见了武则天,顿时感觉没了气势,武则天也是用尽了各种手段,一哭二闹三上吊,李治耳根子软,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也是就把这个锅甩给了上官仪。

很快上官仪被杀,家族也都重做奴隶,很是凄惨,但这里面却有个刚刚降生的小婴儿,她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上官婉儿,终于为什么会为仇人服务,这个话题我们后来会讲。

通过这件事,武则天悟出来一个道理,说什么皇后是一个女人人生的顶点,这远远不够,就算当了皇后 ,又能怎么样,不是照样可以被废掉。

前面的王皇后(已经被废)和自己(差点被废),说白了都是皇帝一句话的事情,面对生存和欲望,武则天没有坐以待毙,等待不知道什么时候来的下一次危机。

武则天决定主动出击,他提出了二圣临朝的概念,也就是李治上朝的时候,武则天坐在后面听着,她要从后宫走向前台,让文武百官都明明白白地看见她,她也能清清楚楚的看到每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样子。

所谓权威,就是在一天天,一次次的上朝过程中建立起来的,武则天没有被动的等待,他注定出击,消除了再次被废的危险,文武百官看见后面坐着的武则天,那心里都会有杆秤,再也不会有人偷偷地向皇帝打小报告了。

二圣临朝是武则天野心膨胀最大的一步,从此之后皇后这个称呼她已经不满足了,尽管还没有明确的思想说我要做皇帝,但很明显她要超越皇后的权力,成为比皇后高很多,只比皇帝低一点点这么一个角色。

二圣临朝之后,是不是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呢,武则天接下来又要面对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身居高位杀人不难,难的是杀自己的亲人,尤其是自己培养起来的亲人.